余杭区文化馆黎艳珠馆长(右7)等上台领奖
近日,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指导,中国文化馆协会、银川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九游娱乐“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”在银川市举办。开幕式上,公布了九游网页2016年全国优秀文化馆名单,全国共有16家文化馆榜上有名,余杭区文化馆作为浙江省的唯一代表获此殊荣。
余杭区文化馆是全国先进文化馆、国家一级文化馆、全国标准文化馆和浙江特级文化馆,始终努力为200余万民众提供文化产品,责无旁贷。尽管文化馆仅有23人,人均服务量却高达10万人。他们始终在探索和实践:怎样让1228平方公里的余杭大地涌动滚滚文化潮,如何使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?在此,不妨来看几串数字链。
演出链:50+45+50+55=200余场
对外文化交流走亲影响深远
精品佳作层出不穷
6月18日是一个周末,晚上,临平人民广场露天舞台5000多座位被挤得满满当当,当晚是黄湖镇专场演出。在城里人面前展示形象,乡亲们不敢怠慢,好在一个半小时的节目经过文化馆老师几个月的精心编排,十分接地气。热情奔放的开场舞一炮打响,“唱响余杭”金奖得主、清波村村民徐利民唱的村歌赢得一片叫好;原生态的民间竹马舞等节目,让观众大呼过瘾。还有村民自发组成的“拉拉队”“亲友团”现场助阵,台上台下相互呼应,很是热闹。这只是“美丽洲大舞台”广场文艺演出的一个镜头。
2013年以来,4月至11月的周末晚上,每年共计50场演出,成了民众纳凉、休闲、欣赏的既定享受。有全国戏曲名人名家、浙江省歌舞剧院、浙江艺术职业学院、杭州市歌舞团等专业性、艺术性强的演出专场,也有当地滚灯艺术团、越剧团、戏剧协会、舞协、音协、木兰拳协会等区级专业剧团和业余团队。特别是2014年推出的“农民进城给居民送戏”19个镇、街道专场,备受热捧。
余杭区文化馆始终惦记着220万民众的文化需求。不仅城区有戏看,农村也不能落下。以“流动文化服务”为宗旨的“相约你九游入口我九游登入他,文化进万家(进文化礼堂)”演出,送到了百姓家门口。文化馆每年精心打造一台全新的综艺节目,送到全区各村(社区)文化礼堂,每年50余场演出吸引观众3万余人。同时组织和辅导当地节目参演,让基层业余文艺骨干也得到展示和提升。
数链末尾的“55”,代表了文化馆每年承办部委办局的各类主题宣传活动。如2010年开始承办的余杭区公职人员廉政情景剧大赛、廉政小品大赛、廉政小品巡演,已形成余杭廉政文化建设重要品牌。全区巡演后,浙江省纪委还选择了其中16个小品制作成廉政教育片在全省推广,中纪委网站也循环播放了这批优秀作品。由文化馆组建的廉政故事宣讲团,更是把廉政故事巡讲带到全省各地,今年还参加了中国农工党全国故事巡讲。
此外,文化馆还连续10余年承办元宵灯会、新年音乐会两项惠民品牌活动,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传统节日生活。
“一个区县级文化馆,一年能组织200多场文化活动,真让人钦佩。”不论是来调研的领导,还是兄弟县市区文化馆来交流的朋友,听到200多场这个数字时,都会由衷赞叹。
然而,这200多场仅是以文化馆为主完成的文化活动,如果再加上指导和辅导的镇、街和村、社区文化活动,数字将上升为四位数。
精品链:2+120+200+……=∞
业余文艺团队蓬勃发展
信息时代的娱乐节目,令人眼花缭乱。如今群众见多识广,文化馆引导业务干部直面群众需求,走精品化路线。
文化馆通过引进全国重大活动来带动出精品。每年承办国家级、省级重大活动至少2项,近年先后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群星奖小品类比赛、中国戏剧奖·小戏小品奖复赛、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等,这些活动规格高、影响大,众多名人名家来到余杭,满足了群众开阔眼界的愿望,也倒逼文化干部创作磨炼精品参与,加上量化创作任务纳入年终考核、配套奖励和扶持机制,年均市级及以上获奖120余件,包括群星奖、中国戏剧奖·小戏小品奖、牡丹奖等。
文化馆通过“文化交流”“文化走亲”来推动出精品,把文化成果推广到区外、省外乃至国外。余杭每年有200万元的文化交流经费,确保文化馆量身打造并精选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和拳头产品,开展多元文化交流。近年来,区文化馆受文化部委派,先后赴法国、新西兰、荷兰、新加坡、韩国、美国等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。同时,他们先后与省内外20余个城市开展“文化走亲”,你来我九游官网往,同台交流。余杭因此连续4年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“文化走亲”先进单位。交流演出让演员们开阔了眼界,提升了素质,对打造精品力作是难得的锤炼,并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文化馆通过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来提升精品,先后成功打造民间艺术《余杭滚灯》《高头竹马》《大陆花灯》《崇贤花篮》《仓前羊锅舞》《乔司莲湘》等精品节目,屡屡获奖。其中《崇贤花篮》获亚洲音乐舞蹈艺术节舞蹈类比赛金奖。大批精品不仅让当地百姓受到文化滋养,也在国内外发挥了精品佳作的无穷魅力和影响力。
人才链:23+15+1019+……=6万余人
文化馆有一支特别讲奉献、能战斗、接地气的23人团队,他们在练好内功的同时,努力抓好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的三级扇形文化骨干培训,在全区建起了拥有6万业余骨干的群文队伍。
打铁先要自身硬。区文化馆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业务干部、观摩和创作采风,每年选送1至2名业务干部到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专业进修学习,确保每名业务干部都有1次以上机会参加省、市各类专业培训班、加工会、研讨会等。每年还推出一个业务干部专场,成效明显。2015年10月23日,余杭区文化馆业务干部许晓明个人艺术专场开场。舞台上,许晓明还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、小热昏第六代传人周志华为师。
文化馆培育文艺骨干和业余文艺爱好者成果喜人,重点辅导了15支市级星级示范团队,其中余杭区滚灯艺术团被评为浙江省首批十佳群众文艺示范团队、杭州市3A级社会组织。文化馆还精心培育、动态管理全区1019支业余团队,如每两年开展一次等级团队评定,每次评出100支等级示范团队,给予经费补助和重点扶持。对全区村级宣传文化员开展培训,将全馆业务骨干的专业课程放到网上,开展网上点击预约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文化馆考核规定,业务干部下基层辅导每年不得少于50天,而实际上每年人均都是在80天以上。在6万多群文人才队伍的带动下,全区已达到文化艺术节、人民运动会全覆盖每个镇、街道;每个镇、街道都有诸如枇杷节、蜜梨节、梅花节、茶圣节、年味节、羊锅节等一镇一品的特色节会活动,甚至有的村、社区也有了自己的艺术节和运动会。
创新链:N+……=永无止境
国家级活动高大上
创新是永恒的主题,文化馆坚持不断创新,并持续涌现出新的亮点。
文化馆在“精品”“民品化”中寻找创新点。例如,为了让普通民众参与并欣赏曾在奥运会、世博会舞台亮相的余杭滚灯,2014年始,区文化馆邀请专家多次论证后,决定创新传统民间舞蹈《余杭滚灯》,创作了余杭滚灯专属主题音乐,设计出符合体育健身的滚灯道具,在保留传统滚灯经典动作元素基础上创编新套路,在全区的镇、街道和村、社区逐步推广,余杭滚灯从传统民间艺术华丽变身,成了本土体育健身项目,全区320多支滚灯操表演队,每天活跃在广场和文化礼堂。2015年,余杭滚灯操荣膺浙江“最具特色群众体育活动”。
“余杭能将民间舞蹈的滚灯转化成强身健体的滚灯操,不但开拓了全民健身的新途径,也是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有益尝试,值得推广。”杭州市体育局一位从事多年群体工作的负责人说
漂亮的成绩单,定格在过往。文化馆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引,创新发展,提升服务,完善机制,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,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、更好的文化惠民服务。不忘初心,继续前行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! It'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.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.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.